目前分類:轉錄文章 (1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撰文:吳美慧╱出處:今週刊762期╱2011.07.27

對大多數人來說,創投業是一個既陌生又帶點神祕色彩的行業,但其總能搶先一步挖掘好公司,獲取豐厚報酬的投資策略,又令投資人十分好奇。被稱為「創投天王」的張景溢,是目前國內唯一在兩岸投資成功的創投業者,他獨創的「產業鏈價值投資法」以及「天龍九部」投資術,正是他致勝的祕訣。
六月底,在一場講座上,來自中國的講者正賣力剖析中國內銷通路的機會;台下,聽眾聚精會神地聆聽,其中,一位坐在第一排的聽眾除了專注聽著演講人的分析外,還不時低頭翻閱手邊的資料,一一印證相關資訊。可能連台上的講者都不知道,這位認真的聽眾就是手握十億美元,隨時在找尋投資標的的「創投天王」張景溢。

對大多數人來說,張景溢這個名字是陌生的,但他在兩岸創投界可是赫赫有名。他成立的創投基金,年投資報酬率超過三成,九年賺五倍,成績傲人;而他領導的華威國際集團,更是至今進軍中國投資,唯一績效斐然的台灣創投業者。他精準挑選公司並賦予投資標的新價值的能力,讓廣達董事長林百里、華碩董事長施崇棠,放心把超過一億美元的資金交給他操作。此外,更有美、日、歐洲以及新加坡的政府基金等超級A咖,捧著錢要投資他。

求學這堂課 漫長求學路埋下深厚人脈種子

在創投領域,張景溢不是出道最早,也不是輩分最高的一位,與第一代的創投業者普訊柯文昌,或是聚鼎科技董事長張忠本相比,他算是後輩;但他繳出的成績單卻讓前輩們刮目相看,成了現階段創投業最亮眼的明日之星。他在中華開發任職時的長官張忠本,以「認真、用功」來形容這位昔日部屬;台灣購併與私募股權協會祕書長楊正秋則用「低調、話不多,但卻願意大方分享」,一針見血地剖析出張景溢在創投業勝出的關鍵。

剛滿五十歲的張景溢,給人的第一印象就如同隔壁鄰居般親切,襯衫、西裝褲,拿著智慧型手機與iPad 2,一派標準金融業的打扮。訪談的過程中,他總是認真傾聽,懇切且專業的回答每一個他能夠答覆的問題,甚至連創投業如何尋找投資標的的「商業機密」都願意大方公開。低調的他,幾乎不接受媒體採訪,所以問及私領域或是股東的問題,他總輕聲地以「這應該不是你想採訪的重點」帶過。或許就是這樣謹守分際的態度,讓股東安心地投資他成立的基金。

從小在台北市萬華區長大的張景溢,少年時期喪父,靠著媽媽做生意拉拔長大。為了減輕媽媽的負擔,國中畢業後,他選擇當時還未改制的台北工專五專部電機科就讀。或許血液中流有媽媽做生意的本領,當兵回來後,決定「棄工念商」,考上中興大學夜間部企業管理系,半工半讀。這一念,念出興趣來了,後來還考上政大企管所,最後還拿到上海交通大學企管博士學位。

一般人從高中念起拿到博士學位,大約要花十來年的時間,張景溢可是費了二十五年時間才完成;但這段曲折的路沒有白走,每一個階段都為他埋下人脈的種子。在專科時代,華碩總經理沈振來、前廣明光電總經理簡貞介是他的同班同學;在政大企管所就讀時的同學,張志成、胡斌成等人,成了他後來創業或是一起工作的夥伴。在將事業的戰線從台北拉往中國時,為了徹底瞭解中國市場,張景溢工作之餘,一邊在上海交通大學念企管博士,一邊設立「華威盃」MBA亞太區創業大賽,藉此找到值得「創造價值」的標的。

工作這堂課 不挑工作,因此瞭解各種疑難雜症

從唸書到工作,張景溢的每一個過程可用「紮實」兩個字來形容。自承對產業研究有興趣的張景溢,在政大念企研所時,對研究集團企業有濃厚的興趣,畢業論文也選擇「集團企業多角化策略形態對內部上市公司財務績效與股價報酬之影響」為研究題目。為了要拆解集團企業對每股盈餘的影響,他把民國六十年到八十年的數據變化逐一摸透,並把集團企業各家子公司的財務數字,一個個鍵入電腦建檔。幾萬筆數字的建檔,這是多麼浩大的工程?但他很有耐心地按進度執行,並進行迴歸分析。張景溢花了兩年時間徹底瞭解國內集團變化,並將各個集團的消長更迭深化腦海中,也為他日後從事創投業奠下紮實基礎。

這樣的精神,他到中華開發服務仍持續著。民國七十九年,張景溢進入中華開發工作,是他踏進創投領域的敲門磚。剛進去的前六年,他負責投資部門後台管理,協助第一線找投資案的同事處理投資作業。當時的長官張忠本用「他什麼工作都做」來形容張景溢不挑工作的態度。「媽媽教我不要挑工作,要認真做,不然我就沒工作可以做了。」張景溢謙虛地訴說當年的工作心境,也不經意地透露出,他和母親之間的深厚感情。

因為不挑工作,許多有「疑難雜症」的公司,成了張景溢服務的對象;也因此各產業、各公司的營運特色,甚至是失敗的歷程,他都看得比別人更多。這些別人的經驗在他的腦海中成了印記,也成了他日後挑選投資公司的最佳範本。

由於工作認真,加上工科背景,張景溢被張忠本指派協助處理台積電與世大公司合併案。這個案子,讓他從後台走向前台,清楚地瞭解合併案的操作模式,他也因此被高層注意。嚴格來說,若沒有世大合併案,張景溢迄今恐怕還蹲在中華開發工作;若沒有張忠本的提攜,張景溢也不會有機會成為今日的他。若說中華開發的工作經驗開啟張景溢踏進創投之門,「失敗」,則是讓他登梯邁向成功的關鍵。

創業這堂課 嬰幼兒用品店的失敗學到經營難處

「失敗給我人生最好的經驗。」張景溢說。原來,他準備離開中華開發時,為了要給媽媽一個驚喜,花了百萬元在住家附近開了一家嬰幼兒用品店,準備讓媽媽經營。等到裝潢好,滿心想要得到媽媽讚許的張景溢,沒想到擅長做生意的媽媽一到店裡,瞄了一眼只說:「這樣的店不會賺錢!」自此就不曾再跨入店裡一步,頭已經洗下去的張景溢只好接手經營。

為了達到經濟規模,及解決人力支援問題,張景溢還開了分店,沒想到卻越做越錯,只好關門大吉。「書本上念的跟實際有很大的落差。」張景溢感嘆說。一路念企管,加上在中華開發服務多年的經驗,自認開店對他而言應該不是太難的挑戰,但沒想到,許多料想不到的事接連出現,尤其是競爭對手,根本不如想像中單純。

初期,張景溢評估,開店後的競爭對手是奇哥、愛的世界、麗嬰房,這種嬰幼兒用品連鎖店;開店後才知道,百貨公司、附近的菜市場,甚至是對面的西藥房,都是他的競爭者。撐了一年半,生意毫無起色,他把在中華開發賺到的四、五百萬元員工認股統統賠上,店也宣佈關閉。多年工作所得賠光光,不心疼嗎?「不會,我只是覺得我在當下全力以赴、認真去做,我一點也不心疼,但真的學到很多。」多年後,談起過往的失敗紀錄,張景溢仍樂觀地坦然以對,並奉為人生最寶貴的經驗。

創投這堂課 掌握電子產品輕薄化趨勢迭創佳績

短暫的老闆生涯,學到了管理及失敗的經驗,讓張景溢日後跨入創投界,尋找投資標的時,總能與創業者產生共鳴。

生意失敗讓張景溢興起重回老本行的念頭,在東陽董事長吳永豐的協助下,民國八十九年轉戰中華國際投資公司(華威國際科技顧問公司的前身),正式成為「創投人」。而在成為創投人之前,一段淵源,為張景溢奠下深厚的人脈基礎。

民國八十七年底,有「光碟機教父」之稱的簡貞介,因與當時的老闆源興總經理溫生台理念不合黯然離開。此時,張景溢覺得同學的專長還有發揮的空間,遂把他引薦給林百里。聽了簡貞介的簡報後,林百里決定投資成立廣明,而鎖定的薄型光碟機產品,剛好搭上筆記型電腦朝輕薄短小發展的趨勢,加上有廣達的訂單做後盾,廣明業績因此大幅成長,後來股票掛牌,股價一度衝上二百多元。

「廣明案」讓林百里對張景溢刮目相看,日後並成為華威國際集團主要股東,幾個重要的投資案,如晶門科技等,都有林百里的身影,林百里對張景溢的信賴由此可見。而林百里對張景溢的信任,不僅僅是拿錢投資他,甚至連兒子有意跨入創投業時,都要他師法張景溢。

除了得到林百里的信任,張景溢能夠贏得施崇棠的信賴,「景碩」則是關鍵。在民國八十七年前,景碩前任總經理郭明棟(現為景碩董事)還在耀文擔任總經理時,大力看好IC載板發展前景,極力遊說公司把營運觸角跨足IC載板領域。由於IC載板是資本密集、技術密集的產業,對耀文來說是極大挑戰,儘管機器設備買了,但遲遲不敢生產。在彼此對營運看法不同下,郭明棟決定離開耀文另行創業。

十年前,IC載板在國內還算很新鮮的產業,對郭明棟的計畫有興趣的人不少,但願意出手的人不多。張景溢觀察到,IC載板在電子產品朝輕薄短小發展的趨勢下,有機會成為明日之星,遂把郭明棟引薦給施崇棠;華碩經過多方評估後,決定投資景碩。三年後,景碩成了華碩的金雞母,每年為集團貢獻豐碩的轉投資收益。

張景溢能夠成功引薦廣達投資廣明、華碩投資景碩,都是來自於他對產業的熟稔。他熟悉電子產業上、中、下游的各個環節,找出各產業可以切入與發揮的空間。他清楚電子業未來的發展趨勢,眼光加上判斷精準,讓張景溢把產業鏈價值投資法發揮到極致。

成功這堂課 用整合資源方式提高成功機率

一位參與投資張景溢成立基金的南部某公司林姓負責人回憶,七年前張景溢透過銀行業的朋友邀請他投資旗下基金。談到第二次,林老闆感覺「對了」,二話不說立即掏錢投資。林老闆口中的「對了」,就是「機會」對了。目前國內的創投業者都是在「等機會」,等待投資機會出現,張景溢的「產業鏈價值投資法」卻是在「創造機會」;對「機會」的認定不同,創造出來的效果有如天壤之別。

張景溢是如何創造機會?長期觀察張景溢投資模式的林老闆舉例說,「一個產品裡面有很多零件,如果我是知道產品的人,我去採購關鍵零件,買完裝置、裝配後,再拿去賣。如果採購的金額超過二十億元,那就是一門生意。」一家公司,只要資金、技術、市場到位,就可以經營得起來,張景溢只要找齊這三項,一家公司就誕生了。林老闆說,「張景溢就是有這個能耐,能夠找到技術、資金,還有市場」。廣明、景碩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華威國際集團投資的案子中,類似廣明、景碩的案例不勝枚舉。若要以張景溢的戰功來看,在香港掛牌的晶門科技、市場喧騰一時的晨星半導體,都是他的戰績。以最近的晨星來說,華威國際集團投資三年多,平均每股持有成本二十元,算起來,投報率高達十.五倍,創造出創投業者無人能及的高投報率。

除了「產業鏈價值投資法」外,張景溢投資公司時,總會運用外部資源彌補公司不足,利用「整合資源」方式,讓小雞快速且穩健地長大,這就是他投資的標的,成功機率能夠贏過別人的撇步。最顯著的例子就是他把軟板上游產業整合效益發揮到淋漓盡致。

早年,台灣印刷電路板公司以生產硬板為主,在電子產品走向輕薄化之下,軟板的角色將日益吃重。看到這個機會點,張景溢開始投資軟板領域,並一口氣投資了軟板從上游到下游各個區塊的公司,如生產軟板所需要的軟性銅箔基板的台虹、華鵬,生產軟板的台郡等。雖然有些公司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幸「夭折」或是營運表現不如預期,但只要有幾家公司能夠順利掛牌,就算功德圓滿。

中國這堂課 設立產業研究院踩穩中國投資的腳步

在深知產業是投資成功的精髓下,張景溢在民國九十一年決定轉換投資跑道,到中國投資時,就大膽採用「逆勢」操作方式。有別於其他創投公司盡快設立辦公室,快速找到投資案,他則是「細火慢燉」,先設立產業研究院,十四名員工清一色都是中國籍。他認為,自己沒有國際經驗、沒有在地元素,設立產業研究院可以快速瞭解當地市場,以及消費者想法。成立一年後,錢不斷地燒,也沒有出手投資一個案子,但張景溢一點也不著急,他還在暖身、等機會。

民國九十二年下半年,一支國際大型基金準備投資中國,找上華威國際集團,對方調查了華威國際集團一年,不只看財務報表,還看策略、團隊、投資方向,也瞭解華威國際集團的對手、客戶,以及歷史績效與現在表現,等到放心合作時,已是民國九十三年了。有了這筆數千萬美元的資金,華威國際集團在中國的投資得以開展,一出手的確也讓人眼睛一亮。

研究中國一年多,張景溢看到了教育市場將在中國蓬勃發展,加上美國又有教育機構掛牌上市,所以,華威國際集團在中國的第一個投資案就是「安博教育機構」。這家公司沒讓張景溢丟臉,去年八月在美國那斯達克掛牌,是中國第一家在美國掛牌的教育機構。張景溢趁勝追擊,一口氣在中國投資了七個教育機構的案子,顧客年齡層囊括零歲到二十二歲,準備賺足中國的教育財。

有人估算,經營事業有成的張景溢,目前的身價應超過數十億元台幣,但從他身上卻絲毫感受不到富豪的身段。一位同事透露,張景溢除了大方讓每位同事分享紅利外,開會時,即使他很生氣,也只會情緒平靜說:「如果再不改變,我們就會活不下去。」讓團隊工作十分和諧。此外,他在台灣、中國都成立慈善基金會,不僅捐助善款,還偕同太太身體力行地參加活動,幫助需要被幫助的人。

現在,張景溢維持媽媽交代的「低調」風格,不打球、不喜應酬,穿梭在兩岸開會、看案子之餘, 閱讀是他生活的樂趣。他喜歡看書,也會把看到的好書推薦給同事;哪天,你在機場候機時,若遇到一位手捧著書苦讀的,有可能就是張景溢。

andrew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最近有一篇文章在Facebook, twitter上頻頻被轉,Nurse reveals the top 5 regrets people make on their deathbed,它的原文是一名叫Bronnie Ware的護士寫的。Bronnie Ware專門照顧那些臨終病人,所以有機會聽到很多人臨終前說出他們一生裡最後悔的事。她作了一個概括,有5件事是大多數人最後悔的。

很好奇為什麼這麼多人轉載它,也許,因為這是一種你永遠無法提前經歷的事吧。你不會時常面對別人的死亡,你更不怎麼時常有機會聽到一個臨終前的人告訴你他最後悔的事是什麼。而即便你聽到,你又會覺得自己來日方長。我們似乎永遠無法感同身受;也許,只有我們自己的生命到了盡頭時,我們才會意識到自己究竟錯過了什麼,最後悔什麼。

1. 我希望當初我有勇氣過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而不是別人希望我過的生活。

這是所有後悔的事中最常聽到的。

心理學上有個理論,較之那些我們做過的事,人們後悔的往往是那些沒做的事。所以當人們在生命盡頭往回看時,往往會發現有好多夢想應該實現,卻沒有實現。你的生活方式、你的工作、你的感情、你的伴侶,其實我們多少人過著的是別人希望你過的生活,而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又可能,一直以來你把別人希望你過的生活當作是你想要的生活。

當你疾病纏身時,才發現其實自己應該而且可以放下很多顧慮追求你要的生活,似乎已經晚了一點。

2. 我希望當初我沒有花這麼多精力在工作上。

Ware說這是她照顧過的每一個男病人會說的話。因為工作,他們錯過了關注孩子成長的樂趣,錯過了愛人溫暖的陪伴,這是他們最深的後悔與愧疚。其實對於現在的職業女性來說,這也將成為一個問題。

如果把你的生活變簡單些,你也許會發現自己在做很多你以為你需要做其實不需要你做的事。騰出那些事占的空間,可能你會過得開心一點。

3. 我希望當初我能有勇氣表達我的感受。

太多的人壓抑自己的感受與想法,只是為了“天下太平”,不與別人產生矛盾。漸漸他們就成了中庸之輩,無法成為他們可以成為的自己。其實,有很多疾病與長期壓抑憤怒與消極情緒有關。

也許當你直言不諱,你會得罪某些人。但可能從此以後因為你的中肯,你們不打不相識;又或者翻臉,正好讓你擺脫這種需要你壓抑自己感受才能維持的累人關系。不管哪一種結果,你都是贏家,不是嗎?——不過當然,直言不諱還是有底線的。

4. 我希望當初我能和朋友保持聯系。

老朋友的好,我們總要到自己有事了的時候才會想到。

多少人因為自己忙碌的生活忽略了朋友忽略了曾經閃亮的友情。很多人臨終前終於放下錢、放下權,卻放不下心中的情感與牽掛。朋友也好,愛人也罷,其實生命最後的日子裡,他們才是我們最深的惦念。

5. 我希望當初我能讓自己活過開心點。

也許有點出乎意料,但這一條也在前5之中。很多人直到生命的最後才發現,“快樂是選擇”。

他們在自己既定習慣和生活方式中太久了,習慣了掩飾,習慣了偽裝,習慣了在人前堆起笑臉。就像五月天的那首歌,“你不是真正的快樂,你的笑只是你給的保護色”。他們以為是生活讓他們不快樂,其實是他們自己讓自己不快樂了。

是只有臨終的時候才會發現,別人怎麼看你又有什麼關系呢,傻也好,怪也罷,能有真心的笑,比什麼都值得。


andrew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轉錄自陳沛加投機生活

 

我是認真的說,如果你沒有一番仔細考慮過後,請千萬不要輕易踏入期貨的投機市場中,玩期貨的人很少有人沒有破產經驗過的。

 

翻開我曾經讀過的投資書籍,歷史上的投機大師、或是現在在台灣股市已經有一套穩定的賺錢策略的投資人,很少有人可以一帆風順的就在股市中賺到大錢。

通常一開始很順利的,最後賠錢的時候,往往結局越淒慘。

我衷心的奉勸各位想踏進期貨投機之路的朋友,如果今天你已經有一比足夠退休的存款,一個安穩的家庭,已經有點歲數的朋友,你就不應該再冒不必要的風險,去賺取更多的金錢。

原因出在剛開始玩期貨的人不懂得控制自己的風險,絕對不是期貨的風險很大。

我一直想跟大家灌輸一個觀念,投資風險的大小是在於你對你所投資的東西認識的多少(這不是這篇文章的重點)。

拉回正題!

新手剛進入市場,往往不知道自己所可以承受風險的限度大小,或是錯估市場風險的大小而導致破產。

舉個例:也許這一兩個月台股都在這上下兩三百點波動,新手剛進入市場就會逐漸習慣這種慣性,在高點放空、在低點做多,也賺到錢了,就開始想增加操作的口數,原本可能只操作一口,現在變成兩口,想說這樣賺錢速度比較快。

       也就是這樣的想法,當台股如果一天因為一個臨時的利空或是利多消息急殺或是急拉三百點,新手往往就會不知所措,會採取的決定就是在心中乾著急,祈禱情況不要更糟,請上天給他個機會,下次他一定不會這樣做。

       如果隔天市場的方向一樣不如預期,可能就開始面臨保證金的追繳,結果就是平倉,被市場老大踢出局。

       如果不甘心,也只好等存夠了錢再來。

這就是我本人發生的例子,我相信一定有很多跟我有一樣遭遇的人,過去當我發生這種情況的時候,真的很痛苦,雖然一直想盡力維持好心情,不要讓因為我賠很多錢,而影響到一整天的生活。

但是我周遭朋友,往往都會看出那陣子我特別憂鬱,不是很愛講話,就好像跟女朋友吵架一樣,鬱悶不樂。

他們問我原因我也通常都含糊其詞的帶過:有嗎?我看起來有心情不好喔!!

可是沒什麼人知道我到底真正發生了什麼事情。

還記得有一次,有一天我賠了很多錢,追高殺低,買什麼賠什麼,心情真是太糟了,剛剛好室友在我旁邊,看我正在看盤,問說賺很大喔!

我回了一句:我今天賠了快三十萬,心情好差。

他整個人頓時說不出話來,我猜他可能是一時無法接受吧!再多個幾萬塊都可以買一台車了(後來發現賠很多錢的時候跟人訴說,心情會比較好一點)。

還好那個時候我是學生,我破產的時候,都會安慰我自己,反正那些錢我目前本來就用不到,而且有一大部分本來原本就不是屬於我的,遲早我會再把這些錢拿回來的。

如果今天你是一個已經有安穩家庭的爸爸,你家庭可以接受這樣的變故嗎?

如果今天你已經是一個即將退休,靠退休金安養晚年的爺爺,你發生了這樣的事情,你要怎麼辦?

在市場上沒有人會因為你賠錢就可憐你,如果你決心要進來闖一闖,請你一定要做好最壞的準備,就是你很有可能破產!!!!

一定要給自己留一條後路,真的很少有人可以沒有歷經失敗,就通往成功的坦途的。


話說這位大大後來也跑去做房地產了…

看到一天賠30萬那段心有戚戚焉

andrew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摘自網路文章

我那上國中的女兒,她同學都管叫她23號。

她的班上總共有50個人,而每次考試,女兒都排名23。

久而久之,便有了這個雅號,她也就成了名副其實的中等生。

我們覺得這外號刺耳,女兒卻欣然接受。 老公發愁地說,一碰到公司活動,或者老同學聚會,別人都對自家的'小超人'讚不絕口,他卻只能扮深沉。

人家的孩子,不僅成績出類拔萃,而且特長多多。 唯有我們家的23號女生,沒有一樣值得炫耀的地方。 因此,他一看到娛樂節目那些才藝非凡的孩子,就羡慕得兩眼放光。

後來,看到一則九歲孩子上大學的報導, 他很受傷地問女兒:孩子,妳怎麼就不是個神童呢? 女兒說,因為我爸爸不是神父啊 ! 老公無言以對,我不禁笑出聲來。

中秋節,親友相聚,坐滿了一個寬大的包廂。 眾人的話題,也漸漸轉向各家的小兒女。 趁著酒興,要孩子們說說將來要做什麼 ? 鋼琴家,明星,政界要人,孩子們毫不怯場,連那個四歲半的女孩,! 也會說將來要做電視的主持人,贏得一陣讚歎 !

15歲的女兒,正為身邊的小弟弟小妹妹剔蟹剝蝦,盛湯揩嘴,忙得不亦樂乎。 大家忽然想起,只剩她沒說了。 在眾人的催促下,她認真地回答:長大了,我的第一志願是,當幼稚園老師,領著孩子們唱歌跳舞,做遊戲。 眾人禮貌地表示贊許,緊接著追問她的第二志願。 她大大方方地說:我想做媽媽,穿著印叮噹貓的圍裙,在廚房做晚餐,然後給我的孩子講故事,領著他在陽臺上看星星。 親友愕然,面面相覷,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老公的神情,極為尷尬。

回家後,他歎著氣說,你還真打算讓女兒將來當個幼稚園老師? 我們難道真的眼睜睜地看著她當中等生? 其實,我們也動過很多腦筋。 為提高她的學習成績,請家教,報輔導班,買各種各樣的資料。 孩子也蠻懂事,漫畫書不看了,剪紙班退出了,週末的懶覺放棄了。 像一隻疲憊的小鳥,她從一個班趕到另一個班,卷子,練習冊,一遝遝地做。 但到底是個孩子,身體先扛不住了,得了重感冒。 吊著點滴,在病床上,她還堅持寫作業,最後引發了肺炎。 病好後,孩子的臉小了一圈。可期末考試的成績,仍然是讓我們哭笑不得的23名。

後來,我們也曾試過增加營養、物質激勵等等,幾次折騰下來,女兒的小臉越來越蒼白。 而且,一說要考試,她就開始厭食,失眠,冒虛汗,再接著,考出了令我們瞠目結舌的33名。 我和老公,悄無聲息地放棄了轟轟烈烈的揠苗助長活動。 恢復了她正常的作息時間,還給她畫漫畫的權利,允許她繼續訂《兒童幽默》之類的書報,家中安穩了很久。 我們對女兒,是心疼的,可面對她的成績,又有說不出的困惑。

一個週末,一群同事結伴郊遊。大家各自做了最拿手的菜,帶著老公和孩子去野餐。 一路上笑語盈盈,這家孩子唱歌,那家孩子表演小品。 女兒沒什麼看家本領,只是開心地不停鼓掌。 她不時跑到後面,照看著那些食物。 把傾斜的飯盒擺好,鬆了的瓶蓋擰緊,流出的菜汁擦淨。 忙忙碌碌,像個細心的小管家。

野餐的時候,發生了一件意外的事。 兩個小男孩,一個數理天才,一個英語高手,兩人同時夾住盤子上的一塊糯米餅,誰也不肯放手,更不願平分。 豐盛的美食,源源不斷地擺上來,他們看都不看。 大人們又笑又歎,連勸帶哄,可怎麼都不管用。 最後,還是女兒用擲硬幣的方法,輕鬆地打破了這個僵局。

回來的路上,堵車,一些孩子焦躁起來。 女兒的笑話一個接一個,全車人都被逗樂了。 她手底下也沒閒著,用裝食品的彩色紙盒,剪出許多小動物,引得這群孩子讚歎不已。 直到下車,每個人都拿到了自己的生肖剪紙。 聽到孩子們連連道謝,老公禁不住露出了自豪的微笑。

期中考試後,我接到了女兒班主任的電話。 首先得知,女兒的成績,仍是中等。 不過,他說,有一件奇怪的事想告訴我, 他從教三十年了,第一次遇見這種事。 語文試卷上有一道附加題:你最欣賞班上的哪位同學,請說出理由。 除女兒之外,全班同學,竟然都寫上了女兒的名字。

理由很多:熱心助人,守信用,不愛生氣,好相處等等,寫得最多的是,樂觀幽默。 班主任還說,很多同學建議,由她來擔任班長。 他感歎道:你這個女兒,雖說成績普通,可是做人,實在很優秀!

我開玩笑地對女兒說,妳快要成為英雄了。 正在織圍巾的女兒,歪著頭想了想,認真地告訴我說,

她們老師曾講過一句格言:當英雄路過的時候,總要有人坐在路邊鼓掌......。

她輕輕地說:媽媽,我不想成為英雄,我想成為坐在路邊鼓掌的人。

我猛地一震,默默地打量著她。

她安靜地織著絨線,淡粉的線,在竹針上纏纏繞繞,仿佛一寸一寸的光陰,在她手上,吐出星星點點的花蕾。 我心上,竟是驀地一暖。 那一刻,我忽然被這個不想成為英雄的女孩打動了。

這世間,有多少人,年少時渴望成為英雄,最終卻成了煙火紅塵中的平凡人。 如果健康,如果快樂,如果,沒有違背自己的心意,我們的孩子,又何妨做一個善良的普通人。

長大成人後,她一定會成為:賢淑的妻子,溫柔的母親,甚至,熱心的同事,和善的鄰居。 何況她是班上50名之中的23 名,我們還不慶幸,還不滿足? 還想要更高人一等,更出人頭地! 那後面還有27名半數以上的孩子呢﹖ 如果我是她們的父母,我要如何自處呢﹖

在那些漫長的歲月,她都能安然地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 她又沒學壞,我作為身教言教的父母,能教養孩子長大成人,並成為社會上有用的人, 就可告慰先祖,還想為孩子祈求怎樣更美好的未來? 就算她將來能當上司法官,能考上建築師,若她心術不正,口是心非,那又有何用?

想讓你的孩子當第一名嗎?


andrew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摘自網路文章

人生就是一連串的選擇........

andrew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2.php?id=15403

撰文者:Joey Chung (鍾子偉)

上個月有個哈佛大學四年級的學生跟著我實習了兩天。她觀察我的工作,然後學習這個業界的零售、品牌、供應鏈管理等等的日常情況是什麼。

從09年自哈佛商學院畢業以後,我每年都會從學校那邊收到一份email,詢問畢業校友們是否有意願帶著大學部的學生幾天,讓他們可以在就業前看看業界的情況。今年的學生做了不少筆記和幫忙市場調查,也幫我準備我之後要在東京簡報的PowerPoint檔案。

在她離開前最後半小時,她問了我最基本但也是學生或職場新鮮人最常問的問題:「我該怎樣做我未來生涯規劃?我的第一份工作有多重要?」

聽到這問題我笑了。三年前,當我剛進哈佛商學院第一個月時,我和我所有的同學年紀都比她大,也都有更多工作經驗,但我們也都有一樣的問題和困惑。

有一個下午,一整個由哈佛教授、就業輔導員、甚至還包括心理醫生組成的團隊把我們集合在一個大教室裡面,然後花了兩個小時告訴我們哈佛MBA規劃生涯的方式。

先回答第二個問題:第一個工作其實沒那麼重要。年輕畢業生應該要想的是第三份工作,或者是當你30歲或40歲時你希望你在哪裡。而這也順便回答了第一個問題。

那個下午,學校的職員給我們看他們收集來自過去80年,超過7萬名哈佛商學院校友的資料。他們有關於畢業後年齡、職位的詳細數字和圖表,甚至還有他們從哈佛畢業50年後的快樂程度。我非常驚訝哈佛在校友畢業這麼多年後還如此密切的追蹤。

在看過圖表和數據後,心理醫生上台告訴我們這些年的資料對新一代的畢業生有什麼意義。

第一:不要對於第一份工作太緊張,不管是大學畢業生或是研究所畢業生都一樣。我們一直被告知第一份工作很重要,它定義了我們的履歷和我們未來四十年的職業生涯。

錯。

歷史資料顯示第一份工作對於我們未來成功或失敗造成的影響都很輕微。比較有可能的是,如果我們沒有一開始就喜歡我們的工作,我們最終還是會辭職。記住,第一份工作是讓我們學習這個業界,而不管適不適合我們。

第二:但你的第三份工作卻很重要。因為根據統計,到了第三份工作,或是當我們進入職場大約五六年時,我們應該大概知道什麼會讓我們快樂,而什麼是我們想在未來日子裡全力以赴的。此外我們也會很難對未來的老闆交代為什麼這些年之後我們依然在完全不一樣的產業或職務中轉換。這代表我們依然一如以往的迷 惘,且完全沒有變成熟。

第三,最重要的一點,什麼是我工作的熱情。我如何規畫我的未來?簡單點,閉上你的眼睛然後想像你夢想中的工作,想像你在完美的一天坐在你夢想中的辦 公室。是當你40歲時,當上一家銀行的高階經理?還是當你30歲時和你的朋友一起開的一家新創公司?我們在那個下午花了30分鐘做這件事,畫下我們閉上眼 想像的景象。

理想中,一旦你選定了你夢想中的情境,一旦你確定了你生涯高峰時你想在哪,那你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就是努力往那個目標踏近一步。如果你想要在45歲時當上一家電子商務公司的總裁,那從現在起你做的每個決定應該都是往那個夢想前進的墊腳石,不管是你是大學生或是MBA畢業生。

不管理由是想要在這個產業學習或是認識更多人脈,只要你能確定這是往目標前進的一步,那就是合理的選擇,都可以讓你每天往你的夢想前進。而且這也可以讓你更能忍受錢少事多和爛老闆,因為你知道為什麼你在這裡,而且你知道你的終極目標是什麼。

你不會變成典型新鮮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而換工作的原因只是因為對薪水不滿。更糟糕的是,把全部的生命耗在一個自己沒有熱情的產業,只因為他們不知道該如何計畫。

從今天開始就去尋找你的夢想工作、夢想辦公室的景象,然後理性的規劃達成目標的每一步。

我陪她走出我的辦公室,走進熱鬧的夜晚中。

「最後一個建議,」我說。

「享受這個時刻。你才正要開始你的職場生涯。家人、社會和其他所有的人都反應過頭了。你理所當然應該在這個年齡對你的人生感到困惑。如果每個人都在21歲時就清楚知道他們未來50年長什麼樣子,那不是一個很無聊的世界嗎?」

哈佛MBA如何寫履歷

進入四月,對很多年輕人來說,有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開始找工作或是找暑期實習。對我來說也是如此,不過是從相反的位置。最近我看了很多應徵我公司的履歷,而且幾乎每週都會收到老同學的email或是電話,希望幫忙檢視並修改他們的履歷。

這讓我想到或許我應該針對履歷撰寫部分寫篇「哈佛教我們的規則」。當然在你寄出你的履歷之後還會有許許多多問題,不過這部份我們留在下週再談。現在 讓我分享一些我在申請哈佛商學院和之後應徵工作時學到的一些規則。這些規則基本上是根基於英文履歷,不過同樣的思考方式應該可適用於任何語言和履歷。

1.量化,請給我數字:
這可能是亞洲文化的問題。亞洲學生長久以來被洗腦要謙虛,不要太強調自己的成就。這會「殺死」你的履歷。

舉例來說,我常常看到這樣的文字:「在宏碁時,我是一個部門的經理,成功的改進部門績效並對公司整體表現有所助益。」

這段話百分之百是狗屁。

我可以毫無疑問告訴你如果我在你的履歷中看到這樣的句子,我會立刻扔掉。沒有商學院會接受一個學生這樣形容他們自己。

為什麼?

這句子太一般、太模糊,沒有任何細節,也無法讓我對申請者有任何畫面。基本上它只是浪費了大約20個了無新意的詞彙然後什麼都沒說,而這代表了你毫無商業頭腦。你是什麼部門的經理?管多少人?改善了多少績效?什麼樣的績效?

反之,想辦法量化每件事情,因為數字是全世界每個經理人都懂的東西。舉例來說:

「在宏碁,我是一個15人防毒軟體部門的專案經理,帶領一個2000萬美金的部門,年度銷售業績增加了40%,並為公司2010年的營收貢獻了5%。」

這樣是不是清楚多了?

2.使用正面的動詞:

andrew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blog/article.php?id=69&p=2

撰文者:Joey Chung (鍾子偉)

這應該是許多學生或是年輕人當他們要進如職場或是要更換工作時最常問的問題。每個人,不論國家、年齡,在某個時刻,都會面臨到這個困境。

什麼是我生涯規劃中最重要的事情?

熱情、金錢還是技能?

應該繼續待在本來的公司裡因為有比較高的薪水?還是應該冒險接受一個很糟糕公司的糟糕職務, 只因為我對於該產業有熱情?或者是我該在三十歲的時候換個公司,因為我知道我的技能在那邊會更受重視?

每個剛進職場、準備畢業,或甚至已經工作10-15年但剛好有難得機會可以轉換跑道到完全不同產業的人來說,對這些問題應該都不會感到陌生。

老派的回答是這沒有標準答案,而有沒有好的結果通常要靠運氣、緣份或兩者兼具。

來自哈佛的資料

幾天前,我收到來自哈佛校友網路的信,要求所有畢業生填寫今年的問卷。畢業生每年都會收到這封信,問題從我們現在在哪個國家、什麼工作、薪水、家庭狀況甚至到我們是否快樂。

我是在週六深夜的東京旅館裡面填寫這個問卷。我忙著工作好幾週,已經精疲力竭,而因為隔天是週日,所以我讓自己稍微放縱一下,仔細思考這些問題收集來要幹嘛。

有個問題是:你對於你現在的職業和職務感到快樂嘛?這讓我再次想起了那個經典問題。

熱情、金錢還是技能?

我想我們這些校友的答案大概會被收集起來製作PowerPoint簡報檔,為現在的哈佛學生回答這個難題。因為兩年前,當我還是學生時,學校就寄給我們一份收集自上千位校友的資料,告訴我們明確的答案。

前兩項最常見的答案通常是熱情和金錢。

浪漫派和理想派都會說熱情。他們會說,如果你對工作沒有熱情的話,那工作的意義何在?人生很短,不應該浪費在你沒興趣的事情上,特別是工作。

實用派會立刻說金錢,就像多數的父母一樣。他們會說,工作主要的目的是提供財富和生活所需。如果你沒辦法填飽你的肚子,熱情算什麼?有趣的是,根據歷史資料,答案卻是技能。讓我用比較官方的說法表達:

當面對未來生涯選擇時,請選擇你知道你的技能比較適合的公司、產業或職位,或是你知道你的技能甚至會進步的地方。

讓我們一步步來解釋。

我對一個工作有熱情不保證我一定可以做好這份工作。舉例來說,我喜歡打籃球不代表我可以成為職業球員。再說,還有很多種工作以外的方式可以發展你的熱情,如週末、假期時間或下班之後。說老實話,熱情並不保證你會變成一個好員工或是很棒的未來商場領袖。

金錢問題更容易解決。根據哈佛當時寄給我們的資料,統計數據很清楚顯現一個事實,好薪水一開始很重要,但是如果你沒有熱情,或更糟糕,沒有適合該工作的技能的話,你依然會在一到兩年內弄丟那份工作。

哈佛商學院畢業生在畢業前五年平均換三份工作。這群畢業生中有很高的比例拿很高的薪水進入顧問公司或是投資銀行,但多數會在一年半內辭職或是被解雇。我可以跟你說這是事實,因為現在我自己許多同學已經在第一份工作待了1年半,而他們已經開始考慮換工作甚至換產業。

為什麼?

對畢業生來說,高薪無庸置疑很重要。你可能要還求學貸款、家庭債務或只是想要讓你的父母臉上有光。但數據告訴我們通常會有兩種情況,第一,如果你的技能不適合這麼份工作,那即便你一開始拿到很好的薪水,你最終會因為表現不佳而無法更進一步。

到了第二年年底時,你許多同事都升官了,而你還在原地拿一樣的薪水。更糟的話,就是因為你沒有明顯的技能優勢或是更好的表現,你會被開除或是在那之前就自己辭職。

第二,對於一個高薪但沒熱情的工作,人對於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忍受總是有限。賺到大筆鈔票在第一個月可能看起來很有吸引力,但你可以想像在高盛一天工作18個小時,連續18個月,有時候在假日或是休假間還要加班,而你對此卻完全沒有興趣的情況嗎?多數的畢業生會意識到這點,而最終在1年半內辭職。到那時,薪水多寡真的不是太重要。

所以最後就留下了技能這個選項,理由其實很簡單而且很合邏輯。選一個你的技能適合且會和進步的工作,因為對多數人來說,這表示在職場上你會過得很好。而一旦你在工作上快樂而且有自信,你就會有機會在工作上開發你的熱情,因為你對於你的成就會感到驕傲。一旦你的技能進步,而你表現很好,自然你的薪水和福利也會跟著增加。

這現在聽來很簡單,但是再想想這個事實:多數哈佛MBA畢業生在五年內換了三份工作。多數的人都會感到疑惑,都不想要面對真正的自我,或只想要追逐金錢。

記住:技能>熱情> 金錢。


andrew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引自:花蓮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電子報第八期2005/12/25出刊
http://www.nhlue.edu.tw/~gice/epaper/08/edit.htm

andrew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享年95高齡的彼得杜拉克(Peter Ferdinand Drucker 1909/11/19 ~ 2005/11/11),晚年用心研究的兩大課題是「自我管理」與「非營利的未來管理」,為了理解他的用心,杜拉克的七項體驗及自我管理,確實值得我們參考與學習。
透過7項體驗的啟示與教誨,讓自己變成「不一樣」的自己

1. 目標與願景:威爾第的啟示

andrew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會有這個想法,其實是因為前幾天和嫁去日本返台的E聊到這個話題。
E定居東京近郊也快一年了,她現在和老公租住的房子,位於距離都心40分鐘地鐵車程的地區,1LDK(1 bedroom+living+dining+kitchen)的大小,就像我們在日劇裡會看到的那種,小小的適合單身或小夫妻居住的公寓。

andrew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rtcile by Kelly CHEN

andrew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在趕些什麼?我耗盡青春用盡全力,拼命追求身外之物,結果我真的比別人有錢、有名嗎?更重要的,我真的因此而快樂嗎?遠方有廣闊的地平線,為何我還在原地搖過時的呼拉圈?
王文華/文

andrew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期貨大王---黃毅雄十年前的故事---

andrew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期貨市場是一個創造奇跡的市場。

但我們看到95%的期貨投資者最終以虧損告別期市,而那些生存在5%範圍內的幸運者,有著怎樣的生存法則與投資訣竅,這似乎是一個謎。

andrew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期貨交易策略》

andrew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